番茄鐘的原理很簡單,就是定出一個專注時間,與放空時間。專注時間就專心做一件事,像是讀書,不做它想。放空時間什麼都不做,有助於將剛才吸收的知識做沉澱。像是將硬碟的資料清空一樣,清掉了就能裝更多資料。如果不清掉,新的資料進來放哪裡,只能再買一個新的硬碟。但大腦不一樣,它不能擴增一條記憶體。資料進來到短期記憶體,保存的時間是5~10秒鐘,最長不超過一分鐘,要保持更長時間需複述。
為什麼番茄鐘一般是25分鐘?因為比較容易理解,像人有五根手指、一小時六十分,番茄鐘的原則是每25分鐘,休息5分鐘剛好湊足半小時。如果用每37分鐘,休息13分鐘來說明 ,不太好跟一般我們用的時間慣例做連結。
它也能不是25分鐘,依照工作的不同,每個工作進入專注狀態,所需的時間都不一樣,所以25分鐘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工作。像是寫程式,每個程式複雜度不同,要輸入腦袋的資料量也不一樣,量越多越花時間,複雜度也是。簡單的程式,就可以定個10分鐘,複雜的程式定50分鐘。
番茄鐘作者鼓勵提用低科技的方法,紙、筆與計時器,這可以高專注力與心流。心流就是一件事做久了,有種得心應手的感覺。就我的理解,這是因為計時器的功能就只是計時,如果用手機做計時器,因它的功能不只計時,就可能拿它做別的事,造成不專心,意志力堅定的人就另當別論了。書寫可以加深印象,用打字的話,可以一次打上好幾個任務不用停,但能記得的沒有幾個。寫上一次,雖然慢,卻能在腦中刻畫印象,執行任務時,就不用不時確認下個任務的過程,做起事更順手。
參考
Vere Perrot
資訊人.科技人.行銷人,現為軟體分析師。定位自己為網路觀察家,永遠保持好奇心與熱情,學習跨領域新事物,希望最終能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人。
Mail: vereperrot@gmail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